X 关闭

环球视讯!写在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获评首批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之时
来源: 新华日报党建      时间:2023-04-12 20:48:28

日前,老乡群里有人转载一篇报道,说的是震泽获评首批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报道中说,这是吴江全区唯一获评的乡镇,该镇的众安桥村、齐心村、永乐村、双阳村同时获评首批省级示范村。

地方官媒刊载这条消息,自然是报喜。

喜讯属于震泽镇,是对当地干群的褒扬。

于吴江其他乡镇而言,这样的褒奖也是一种启发和激励。

震泽镇隶属于苏州市吴江区,这里是中国蚕丝被之乡 、国家卫生镇 、全国环境优美镇 、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。

震泽还是吴江历史上的七大镇之一,为吴江西南境的中心镇,举足轻重。

时间退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为了解放生产力,振兴经济,增强国力,改善民生,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。

四十多年过去,包括吴江在内的全国范围内,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,综合国力显著增强,科技教育快速发展,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。

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应看到,在某些时候、某些局部,老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提升。

这里当然有主观上过多过高的期待,而客观上确实存在发展的不平衡和评价的片面性。

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,这么多年过去了,对经济社会的评价、对官员政绩考核主要还是依据相关的经济数据,而对“生态宜居美丽”考量不够。

群众理解政府层面及部分官员的焦虑,但时代发展到今天,县乡层面的建设与发展应该有新的方向、新的侧重了。

以吴江下辖乡镇为例,改革开放前,各乡各镇的经济发展状况整体相对落后的同时,横向比较参差不齐,只是差距并不很大。

改革开放后,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,各乡各镇奋力开拓,潜心发展。

由于原有基础的差异,加上资源禀赋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,多年下来,各乡各镇之间难免有些快慢落差,群众对此各有各的评价。

与震泽一样,盛泽是吴江另一个大镇,此处不妨拿二者做一个比较。

以作者的接触,震泽百姓对本镇这些年发展的满意度不低,而盛泽百姓的自我感觉似乎更胜一筹。

这当然只是孤陋寡闻式的推测,不足为凭。

有一点是肯定的,在你追我赶的竞赛氛围里,这两个兄弟乡镇彼此都在向前发展,谁也不甘落后。

尤为令人欣喜的是,同为江南名镇,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,二者都兼顾了“生态宜居美丽”,只是重视程度有深浅之别。

这方面,震泽显然走在了盛泽的前面,一个“苏小花”就为震泽赚足了人气。

平心而论,“苏小花”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其富含的休闲旅游价值,还在于以其固有的乡愁韵味,满足了当地及周边乡亲的怀旧心愿。(上图为谈燕所摄)

时代发展到了今天,老一辈农民无需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了,但他们对这片土地依然爱得深,他们喜欢当年那片四野开阔、充满生机的生存环境。

遗憾的是,在当下工业开发势头依然旺盛的背景下,诸如“苏小红”之类的农业景观只能是个别现象,甚或只是点缀。(上图为谈燕所摄)

问题还在于,按照目前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惯性,再过三十年、四十年,除了震泽镇,整个吴江区还能见到多少处的“苏小花”?

由此再深入一步,于当下时常被提及的获得感、幸福感论,那些原本拥有土地的普通村民内心还有哪些期盼?

回想当年,趁着改革的强劲势头,匆匆忙忙间,一向苦于农业劳作的农民把承包地转手给开发商,大片原本充满生机的农田从此变成厂区。

今天,面对早已工业化了的村镇新貌,不少村民自责当年的短视,懊悔之余,内心自然期盼“生态宜居美丽”的回归。

这样的时候,地方主政者身上还是有压力的。

只是作为基层干管理者,他们要服从上级统一指挥,要围绕上级的考核指标施政,自身往往还想别出心裁,出人头地。

过高的要求、过多的指责有失公允,拼经济、搞开发依然是他们的工作主基调,再说,现有的发展成果就是这么拼出来的。

一路打拼,转眼就过去了几十年,目前的中国,总体上已经从工业化初期进入工业化后期,这方面,吴江肯定不会落后。

在此阶段,作为自古以来的江南鱼米之乡,下一步是否需要调整一下思路,适当淡化某些经济指标,哪怕牺牲一点自己的排名和升迁的政绩,在“生态宜居美丽”方面再多花一点力气?

近年来,越来越多基层百姓希望地方政府不再热衷于大拆大建,多留一些农田沟渠给土地,多留一些绿地植被给后代。

要知道,现代化未必等同于工业化,换句话说,现代化本身就应该包括“生态宜居美丽”。

江南鱼米之乡不能到处都是钢筋水泥开发区!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